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东晋与南朝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 题号:206035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记录南朝刘宋历史的史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江南“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出现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2021-10-09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123

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南朝刘宋)……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经济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和近代新安商人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衣冠南渡”的现象,在这些南渡之人中,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距离中原比较近的新安(新安江的源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子东山再起的劲头儿,但是面对的却是“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的现实。新安人虽然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但大自然给了他们便利的水路,特别是新安江,直接可以通达杭州,再通过杭州与大运河相连。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形成商帮集团。

—摘编自[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二   明嘉靖(1522—1566年)至清末民初,新安商人渐趋衰落。一代代新安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新安商人达到了鼎盛时期,‘无新安人不成商’这种说法,开始叫遍天下”。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出现大规模“衣冠南渡”的两个重要时期,说明东晋时期“新安商人”被迫经商、“活动”频繁的因素,并写出“新安商人”后来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代“新安商人”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的客观条件,及其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
2023-12-16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