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206084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整理自严鹏《简明中国工业史(1815-2015)》


以“中国近代纺织业”为主题,参考四幅图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知识点】 洋务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由于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历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历史解释,有代表性的历史解释被称为“史学范式”。在中国近代化的问题上,“冲击一回应”理论和“危崖转石”理论就是有代表性的两种“范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认为,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刺激,他把中国近代化的过程看成是中国对西方的“冲击一回应”过程。“冲击一回应”模式包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即中国的文化一旦形成传统,就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即使有发展,也不过是内部稍作调整,除非外来作用,否则中国难以跳出传统的窠臼。

(注:费正清,已故美国历史学家、汉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问题。)

——《九华飞(从“冲击一回应”到“中国中心观”看美国汉学研究模式的嬗变》

材料二   严复早在1896年2月与梁启超讨论变法问题时便已点破,即所谓“一思变甲,即须变乙,至欲变乙,又须变丙”。可见,基本体制的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

(注:余英时,华人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

——余英时《戊戌政变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三道选择题
①鸦片战争后一度盛行“西学中源说”,持该说法的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时流传到西方发展过来的。当时这一学说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A.以中国文化对抗西方文化       B.激发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志
C.反对“全盘西化”的观点       D.减少向西方学习的阻力       
②根据材料二,当时严复与梁启超讨论的话题不可能是
A.《革命军》的内容       B.反割台斗争的情况
C.社会进化论的利弊       D.孙中山的海外活动       
③中国近代变革之所以存在“一思变甲,即须变乙,至欲变乙,又须变丙”的现象,合理的解释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主导了近代经济       ②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③中国文化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④学习西方的逐渐深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请选择用“冲击一回应”理论或“危崖转石”理论解释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要求逻辑通顺,史论结合)
2020-01-01更新 | 14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大清王朝,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探索。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为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制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方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摘编自苏利姬《试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可贵思路与方案》

根据材料,围绕“国家出路的探索”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4-01-30更新 | 8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学者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1861年)中明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而郑观应则在《盛世危言自序》(1892年)中写道:“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1898年百日维新高潮期间,有赞成维新变法的官员将两书同时进呈光绪皇帝,光绪帝对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最为赞许,当天下饬令印刷一、二千册部送各衙门,要求签注意见。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4-12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