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0650195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次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厉行变法,指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了变法的具体措施,但对原来的开议院、兴民权等则避而不谈,提出“以君权雷厉风行”,开制度局于官中“以参酌新政”。这是因为维新变法运动(     
A.遇到强大阻力B.与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基本一致
C.缺乏社会基础D.追求共和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2024-02-05更新 | 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是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进步思想家(     
人物主张作用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曾国藩、李鸿章力求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引进西方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把西方政治理论同中国传统儒家理想相结合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
孙中山明确揭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打破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A.艰辛探索民族复兴道路B.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成就
C.践行反帝反封双重任务D.侧重于政治制度上变革
2021-03-19更新 | 4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频发,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乌有,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有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大缺陷在于(     
A.官僚集团的僵化B.改革内容背离当时的国情
C.改革的急躁冒进D.皇帝没有足够的政治威望
2022-11-07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