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抗美援朝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 题号:208276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民踊跃支援前线》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知识点】 抗美援朝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阅读下表材料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叙述出处
1919年五月四日,为阻止巴黎和约的签字,北平的大学生们手举着一张张木牌,拉着长长的横幅,喊出最高亢的声音,摧毁府邸,冲击“敌群”,他们是先锋,激励着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推动着运动的初步胜利,为历史发展迈出有力一步。孟祥娟《论五四运动中参与主体党醒的逻辑理路》
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后,有人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水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面对日军残忍的杀戮,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时,中华儿女强烈的忱患意识和救亡意识纷纷崛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救亡图存、共赴国难,“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荆惠兰《全民族抗战视域下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四重维度探析》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来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各界人民群众一呼百应,捐款总额达55650亿元人民币(旧币),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曾总结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唐文根《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16更新 | 11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人民画报》是新中国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部分封面或内容如下。


——摘选自《人民画报》


请选取材料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拟定一个标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所述内容至少涉及两幅图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2-10-19更新 | 16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彭德怀和杨根思年表(部分)

时间

彭德怀(1898—1974)

杨根思(1922—1950)

1922年

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出生于江苏泰兴一贫苦农民家庭。

1942年

向华北抗日军、政、民提出实行精兵、简政、增加生产三项号召。指挥对日军反“扫荡”作战。参加浙西抗日根据地的自卫反击作战,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报告军事斗争形势。指挥青化砭等战役,基本上改变了陕北敌我形势。在鲁南战役中再建战功,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50年

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率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战至剩下其一人,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壮烈牺牲。

1952年

应邀赴苏与金日成、斯大林商谈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1953年

题词赞誉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墓从安东迁往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摘编自丁新约《中国共产党英烈志》等


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20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