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209551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英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50年代德、美逐渐取代英国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20世纪40、50年代~70年代先是美苏两强对峙,继而走向多极化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速度加快

——摘编自肖建杰《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20世纪40、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主角变化的关键性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自拟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   

清代皇帝纪年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
世祖顺治七年16501.001.506.004.006.00
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2.002.509.003.604.500
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4.1012.102.95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摘编自【清】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材料二   16511751年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口从522万增加到577万。18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7411751年人口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人口增长速度为7%,之后一直保持这一增长速度。17801790年,英国人口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人口增长速度达到16%的高峰。特别是从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英国人口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呈突飞猛进之势,尤其是1811182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18%。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的“人口革命”。

——摘编自傅新球《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中国70年(19492017)出生率、死亡率及增长率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杏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人口革命”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说明影响人口增减的根本原因。
2023-04-02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意义的“棉花帝国”形成的历程。
2023-11-16更新 | 2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体育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入侵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破坏了传统“绅士体育”的基础,随之大量由私人资本投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成立并组织竞赛,一系列体育专刊,如《体育杂志》、《赛艇年鉴》等出现,宣传"每个人都为利益而驰骋"的理念,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19世纪中叶后,近代科学对体育指导的逐步深入,竞技运动的体育教育制度、竞赛制度、场地器材、体育组织管理体制、运动竞赛训练方法日益规范完善。19世纪末,伴随着工业化血战直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工人阶级不仅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促使运动职业化被立法允许,出现了近代最早的职业竞技运动员,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繁荣。

——摘编自【英】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开始进入中国,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签育运动是强身教国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在闽浙赣等根据地就有举办工农兵舞、劳动体操、工人运动会等推动红色体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的任务是"摘帽子"("东亚病夫")和“破封锁”,国家需要体育促进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如1971年的“乒乓外交”、19811986年女排五连冠,让世界看到中国体育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等市场的发展,初步构建了面向大众、以服务消费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建设,让村村、乡乡、县县都可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申请中华武术列为亚运会和奥运会比赛项目。

——摘编自李树旺、金子微《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与英国的不同,并说明其影响。
2023-05-08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