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三大改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8 题号:21218066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些规定可用于说明(     
A.社会主义经济的多样性B.农产品市场化趋势加强
C.改造中灵活与原则兼顾D.国民经济结构日益完善
23-24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三大改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据此可知,影响该时期就业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A.重工业发展对人才需求B.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解放D.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021-05-05更新 | 26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如表为1952-1958年广东省农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表。据此可知
时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农业总产值发展速度10.5%11.29%11.78%-3.46%10.07%9.34%28.26%

A.农业发展速度持续上升B.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显现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D.国家战略推动农业发展
2022-05-12更新 | 1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长期维持着土地私有制的基本形态,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所有权与极其分散的租佃关系并存的格局。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造成旧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新中国改造小农经济的现实目的是
A.引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B.遏制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C.发展农业生产满足工业化要求D.保障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2021-01-18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