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21252979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役后,日本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意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三项内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东劳,重寨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再举而夺旅顺,三举而逾鸭绿,四举而出九连,五举而越分水,六举而破,七举而降成海。中国虽有军兵,不可得而用,虽有火药不可得而施,虽有炮台不可得而守,虽有战舰不可得而济,虽有军粮不可得而食,谋臣智士无所展其才,烈胆忠肝不能显其勇,束手待婷如鸟在笼,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今ニ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摘编自郑大华《新政真诠一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二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隔苏州河相望。淞沪会战中,英美等国在中日冲突中严守中立,因此,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上海战区市民和外地难民避难的场所,仅八一三事变当天就有6万中国难民躲进租界。1937年10月27日,四行仓库的西、北、东三面已被日军占领,坚守四行仓库的400多名士兵成为孤军。此时,英国军人同情他们,认为孤守无益劝他们退入租界。中国士兵只要放下式器,就能保全性命。但我等军人绝未作此想。

——摘编自孙元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材料三194599日上午915分。何应钦令网村宁次等退席,后者再一掬躬后,缓缓退出会场。日方人员退场后,何应钦发表讲话,并由翻译人员现场译述后直播全世界,其大意是教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日子,是八年(现说十四年)抗战艰苦奋的结果,是对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始新的纪元。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摘编自金满楼《抗战胜利日:被定格的日本投降时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谢晋元和八百壮士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0-12-27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票号,又称票庄。 因票号资本多属于山西,所以统称曰山西票号。票号的产生是由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需要解决,所以早期的票号主要由商店转化而来。山西票号的规模,在银行出现前,无疑地是首屈一指。不仅国内各大都会都有设立分号,就连外国也有它的据点。票号之用人,均以山西原籍为多。号中职务之分配,伙友之进退,营业之伸缩,一切用人行政,俱惟大掌柜之命是听。

——摘编自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推动了近代银行的设立。19世纪末,外国洋行已达933家。外国侵略者在洋行、银行中豢养了大批买办。这些买办收受回佣,巧取豪夺,发了大财。同时,封建官僚通过办洋务、办外交等,从中捞取大量财富,这些积累逐渐集中到沿海口岸。……财政方面,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屈膝投降,突然增加的巨额赔款负担,使得财政矛盾突出。同时为了维持清朝统治集团开办的军事工业,也需要巨额周转资本,而原有的钱庄、票号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需要了。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

材料三: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任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的盛宣怀具体提出了设立“商办银行”的主张,他认为“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设立,标志着华资新式银行业的产生。中国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尔后中国出现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1900年, 北京分行被八国联军焚毁, 业务随之萎缩。 民国时期被四大家族控制, 受总体经济环境和战争影响, 19世纪40年代,通商银行已经有名无实。

——摘编自王健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山西票号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中国近代银行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通商银行进行评价。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3-10-04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 ~ 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 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主要侵略战争? (任意列举三个)
(2)在侵略者的战争威胁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列举其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具有决定因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以及分别产生的影响。
(3)请你概括材料二中中国在抗击侵华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12-14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