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 题号:21369164
时人眼中的洋务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兵工厂在我们的城市和港口建立起来;矿山得以开发;电报线网络连接国内各省和京城;悬挂中国国旗的轮船在沿海和内河的航道上进行贸易往来。

——陈季同(晚清驻法外交官):《中国人自画像》

材料二自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润等奏》


(1)笔记送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人各自关注的是什么?
(2)为什么陈季同和奎润等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大相径庭?
【知识点】 洋务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

1862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设立初期只是为了培养为朝廷效力的专业外交翻译人才。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西学乃是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背后的天文、算学等科学技术,于是1867年陆续增设天文、算学、化学和公法等馆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京师同文馆也由单一的语言类学校发展成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学府。

1869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之后,又陆续聘请了一批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教习,如医学和生理学教习德贞、中国优秀学者李善兰担任算学教习,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了全新的学习课表(如下表)。

学年课程内容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京师同文馆存续期间(1862-1902)。师生们以翻译国际法为肇端。渐及外交、天文、历史、医学、数学等不同领域,先后印刷出版《万国公法》《富国策》《化学阐源》等多部西方著作。

——禹仁朋《从西语到西学:清末京师同文馆创办始末》


对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的变化做出历史解释。
2024-02-28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曾国藩年谱节选

1861年,51岁。823日上奏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5日,湘军攻陷安庆。1120日,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进军之策。
1862年,52岁。718日,为借英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日记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做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53岁。128日,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   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12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54岁。5月,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7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8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55岁。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10月,将金陵制造局迁上海虹口,合并他厂,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

——摘编自黎庶昌《曾国藩年谱》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在19世纪60年代前期所积极推动的主要事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人物研究或学习中“年谱”的优势特点。
2022-05-24更新 | 2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3世纪初,中国的火药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380年,欧洲铸造了火铳,接着出现了各种重型加农炮,并在15世纪末,首先由德国发明了近代步枪。从16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火器技术逐渐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装备。

—摘编自姚娟娟《西方火器技术的冲击与晚清中国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关系图

—摘编自冯震宇《西方火器技术冲击下的明清科技与社会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全军装备的枪炮共有100 多个品种,80多种口径,产自十几个国家,曾有“万国牌”之称。当时,国民经济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无法支援军事工业的建设。求助于苏联是当时中国争取外部支持的唯一来源。而此时中国是无法拿出大量外汇购买先进武器的,只能以贷款形式先从苏联获得军事技术,等经济恢复了慢慢偿还。这是中苏盟友关系下,苏联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支持。

——摘编自刘一呜《国家利益视域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至近代中西方军事技术发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对华军事技术支持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学习国外军事技术的启示。
2024-03-25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