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隋唐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21430017
唐初,官员的候补主要有三个途径,即科举,杂色入流(封建王朝把官员分成九品,九品以内为流内,九品以外为流外,官员由流外并入流内叫入流)和恩荫。其中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生来源是国立学校中的学子,这些学子大多数都是贵族之后,普通人较难获得进入学习的机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初期的门第观念浓厚B.唐朝政治依旧属于贵族政治
C.九品中正制度在唐朝延续D.科举取士标准呈多样化趋势
【知识点】 隋唐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由此可知,科举制时期(     

时期

宰相总数(人)

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

唐穆宗时期

14

57.1

唐文宗时期

24

75

唐懿宗时期

21

81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宰相的政治权力
C.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D.维护了士族贵族的特权
2023-07-18更新 | 3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这种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
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
2022-05-08更新 | 4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和经术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2023-11-28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