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2147498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 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实行了世所罕见的高关税保护主义政策,正如托马斯·K.麦格劳写到的,“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国会中那些旨在保护美国新兴产业、成长期工业以及弱小工业的政治势力常常获得胜利。因此美国经济是在30%进口关税的铜墙铁壁的保护中步入成年期的”。美国经济在1894 年就崛起了,但其高关税保护主义却又继续实行了四五十年,只是在其工农业帝国的稳固地位无法被其他国家所撼动的时候,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才改变了高关税政策。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在美国推动下,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各缔约国应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实行高关税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二战后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和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控制了地中海并渗透到大西洋、印度洋,扼住西欧的商业咽喉。此时的荷兰商人是贸易方面的中间人、欧洲的代理商和经纪人。荷兰在东方抢占的殖民地多是贸易环境较好的地区,不用把过多的流动资金变为固定资金,只需流动资金就能获得所要的商品。荷兰的特许公司往往只是一种媒介,无法长期经营某一开拓性的事业。这些公司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时,就有如浮萍一样,飘来飘去,相当脆弱。在竞争中根本就不是深深扎根于殖民地的英国公司的对手。到了18世纪,荷兰商业资本家把资本从商业和手工业中撤离出来,转向金融业使之成为纯粹的生息资本。他们通过放债或购买有价证券,坐收利息。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商人资本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投入生产中,不少商人资本家亲自组织生产活动。在这种商业贸易战略中,商业资本不仅控制了商业体系,还逐渐控制了生产体系。英国的海外殖民大多处于经济环境不太好的地区。英国商人资本要想在殖民地站稳脚跟,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生产性的开发”,如在殖民地进行修建基础设施,投资种植园或矿山等一些生产性经济活动。英国海外商业扩张,殖民地开发,新消费市场的增大,促进了国内生产高涨,中小商业资本把资本大量地投入到制造业。在英国商业贸易发展战略中,生产性部门在社会经济中加重,催生着新的大工业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工业资本主导时代的到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翠芳《商人资本国际流动与近代西欧社会经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荷兰和英国商业资本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商业资本对英国历史的意义。
2023-04-26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有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为起点,向东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其中,南海航线是主线。据记载,西汉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瓷器、茶叶等,从东南沿海起航经今越南、泰国、缅甸等,到印度换取香料、染料,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印度商人将中国商品经红海运往埃及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再由阿拉伯商人经地中海运往希腊、罗马的城邦。唐、宋、元时期,在广州、泉州侨居的外商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宋代以后,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愈益发达。明代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和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逐渐被建立并开拓。当时国际商品流通的主流已是大宗机器制成品,如皮棉、棉纱、纺织机、煤炭、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制成品,还有工业生产急需的大批农产品和矿产品。这一时期的贸易,如英国进口的棉花量,1785年为1840万磅,到1861年猛增为12 亿 6140万磅。这时,粮食、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中成交。这时的世界市场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所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近代世界贸易的变化。
2023-12-15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年以后,世界棉花产业经历了剧烈重组:棉花种植和生产的方式与地点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同时棉花作物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对棉花产业的重组最初并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也不是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源于一个更为简单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欧洲人越来越频繁地,往往以暴力的方式挤入棉花贸易的全球网络之中,包括亚洲内部的以及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网络,然后利用同样的力量建立起非洲、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全新网络。一代又一代的欧洲资本家和政治家吸取教训,凭借着他们运用武力扩张自身利益的意愿和能力,建立起了比较优势。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确立了太平洋与拉丁美洲跨洋贸易的东部航线,并将之与马尼拉——中国贸易航路以及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洋西部跨洋贸易航线——里斯本至澳门和澳门至长崎——联结起来。此外,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还推动了欧洲、拉美、中国、东南亚之间移民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编织出“以西班牙为主角的近代太平洋贸易网”,“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的理由。
2023-06-02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