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21599062
19世纪末,黄遵宪等提出“文学革命”,强调文学“含融万汇,左右群情,载道明德,纪政察民”。要革新积习,“则除恃文学为群治之萌芽,诚未闻别有改良之方法”。这反映出(     
A.传统文学的功能逐渐减弱B.文学成为宣传改良的手段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D.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潮流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甲午战争爆发后,工部主事刘光第指责清廷懒于战事:“若犹此泄沓喻(偷)安,后来各国生心,东西分裂,何以图存?”战争结束后又指出:“如能商务兵政皆大有起色,是以外国参用民 权之意,将来可以多保时日,不致遵为外洋吞占。”这表明刘光第(       
A.认为战争导致国家的分裂B.希望清廷下放经济军事大权
C.率先举起变法救国的旗帜D.进步的维新思想因爱国而生
2022-09-19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有学者指出: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人们已经从“西学为用”层面,进入到吸收“西学”之体以改造“中学”之体的阶段,并以此来改造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的经济关系、家庭的伦理价值、个人的生活观念等。他们提出的口号或实践活动包括(  )
①开展洋务运动  ②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③提倡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4-06更新 | 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如麦孟华著文称“中国宜尊君权抑民权”;谭易鼎号召“尊君权与民权两重”;谭嗣同把西方议员等同于中国先秦时期的“代议士”,主张用学会来执行地方议院职能。这反映出(     
A.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维新派对民主思想理解有限
C.维新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D.维新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022-09-07更新 | 3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