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水陆交通的变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21599071
【明清时期水路运输】

材料一   1368年明太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扫平残余势力,其中北遁后盘踞于辽东地区的北元政权实力仍不容小觑,而海路则是太祖进兵的重要手段。从海路向辽东地区运送粮饷、兵士,无疑是太祖平叛北元、经营辽东的重要运输方式。其主要路径是经由江南苏州府的太仓,沿海岸线经山东半岛过渤海,最终抵达辽东半岛,每年大约可运送六、七十万石粮食,以及大量的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资,为终治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海运还负有抵御倭寇的国防和对朝鲜外交的特殊任务。太祖时代保持一支强大的海运军队,对保卫海域边疆的安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许冰《明代漕运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湖广漕运是隶属于清廷直接控制的漕运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有自己的分省漕运组织和管理机构。主管漕运的官员为漕总督,长驻淮,“直隶、湖广等省文武官员经理漕务者,咸属管辖”。设巡漕御史,稽查漕运官吏漕务。设粮道,分管漕务与粮储。设监兑官,坐守湖广水次,监督漕粮开兑,验明米色好坏,然后交押运官。设押运官,监督湖广漕粮运输。此外,各级文武官吏皆负一定程度的漕务,湖广总督和巡抚协助管理漕务。湖广有漕府共九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荆州府等。主要从生产水平高低、道里远近、运输便利等因素综合考察。如郧阳、宜昌等因为道路遥远、凶险而未列入漕府。湖广漕额为二十六万石,湖北、湖南各半,包括正米和耗米。此外还有行月钱粮、赠贴、随漕席木板竹、厅仓茶果银、解费银、浅船银等随漕款。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海运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湖广漕运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水路运输的影响。
【知识点】 水陆交通的变迁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里,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3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线四通八达,各州、郡县之间形成了稠密的交通网络。在南方,扬州、广州、荆州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凿承载着沟通南北的重任。车的形制增加,肩舆的使用更为普遍,海船的制作更加适合海上航行。政府对于人们的行船、闹市走车马、出入关津都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都城、重要的港口、码头随处可见驿站和私人旅舍。石拱桥等桥梁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饯别、折柳等文化开始盛行并固定下来,影响后世。

——据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

材料二   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对道路管理的要求提高。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交通事业发达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2022-01-24更新 | 2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延安时花费大量功夫在哲学上,推动了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前进。这里有一个政治上的必要条件,即党要成为有纪律的党,党员都接受党的路线,党员都靠得住,能按照给他们的指示办事。国民党吃了很厉害的宗派主义的亏,共产党的组织小一些,他们能排除宗派主义而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依靠的是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部分外国学者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的积极评价。


——整理自马启民《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在思想上实现“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对邓小平的四种评价的主要依据。
2021-02-03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