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 题号:216219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覆之也,于是其法与令猬毛(像刺猬的毛一样)而起,质而论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

——严复《辟韩》

材料二   《辟韩》发表于18953月中旬,其构思和撰写时间则当在1894年冬至18953月中旬之间。这正是中日激烈交战的时期,清军节节败退,日军则步步进逼,京畿地区危在旦夕。

——王宪明《解读〈辟韩〉——兼论戊戌时期严复与李鸿章、张之洞之关系》

材料三   先生谓黄种(黄种人)之所以衰,虽千因万缘,皆可归狱(归因)于君主。此诚悬之日月不刊(指不能改动、不可磨灭)之言矣。

——梁启超《与严幼陵(严复)先生书》(189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于中国古代皇帝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发表《辟韩》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梁启超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活动。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两人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谈活。在皇帝问过康有为的年龄和资历后,康说:“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今岁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突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康的设局研究各种体制的建议,并说:“汝条理甚详。”
康:“皇上之圣既见及此,何为久而不举?”
皇帝扫视了一眼屏风外面,然后叹息着说道:“乃擎肘何?”
康:“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变,而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国矣。惟方今大臣,皆老耄守旧,不通外国之故,皇上欲倚以变法,犹缘木求鱼了。”
过了好长一会儿,皇帝点点头,说:“汝下去歇歇……汝尚有言,可具折条陈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康有为所言“变事”具体指什么,并分析“变事”与“变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皇帝决心改革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主题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材料1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穆罕默德·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希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根据材料1,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因素。

材料2   



(2)根据材料2,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3 康有为试图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重塑孔子形象,以树立其变法的理论依据。但其考证牵强附会,结论简单粗陋,使很多倾向于变法的开明人士都无法容忍。康有为认为,举办各项改革措施,共需用银六亿两。在“快变、大变与全变”的战略影响下,光绪皇帝在一百零三天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变法的策划者们要求在当年就把全国的生童试改为策论考试,没有给考生做准备的时间。鉴于慈禧和光绪帝的矛盾,有人主张“调和两宫”,但康有为却力主“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3)结合材料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走上追寻现代化之路。但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因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尝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现代化探索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
2023-07-05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