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21679406
“当中国将要被瓜分的关键时刻,在北京的一批参加会试的年轻举人向皇帝上了一道长长的奏疏,建议进行彻底的改革。”这一举动(     
A.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加速了大清帝国瓦解
C.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D.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897年,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之象为平等”“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矣,通则仁矣”。1903年,革命家邹容在《革命军》中写到“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据此,两人的主张(     
A.反映仁人志士对救国道路不断探索
B.为进行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C.体现革命党人通过革命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D.说明民主平等观念已经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2024-02-03更新 | 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世纪末,康有为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梁启超认为,变法根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在变科举,而其一切在于变官制。这表明维新派的改革主张(     
A.适应了时势变化B.照搬洋务派的做法C.推动了政体变革D.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2023-03-04更新 | 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甲午战争爆发后,工部主事刘光第指责清廷懒于战事:“若犹此泄沓喻(偷)安,后来各国生心,东西分裂,何以图存?”战争结束后又指出:“如能商务兵政皆大有起色,是以外国参用民 权之意,将来可以多保时日,不致遵为外洋吞占。”这表明刘光第(       
A.认为战争导致国家的分裂B.希望清廷下放经济军事大权
C.率先举起变法救国的旗帜D.进步的维新思想因爱国而生
2022-09-19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