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21754684
严复《天演论》引发了清末民国时期诸多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书刊的翻译引进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奏

1854年严复出生在福州一户普通人家

1866年因家贫无力走读书科举之路,13岁进入福州马尾船厂附设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1879年25岁归国教书,后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近20年

1895年本年度始陆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章,批判现存体制,疾呼改革

材料二   书成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分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两个部
分。

进化论强调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

伦理是书的重点,强调伦理道德在进化工程中的作用。赞同进化论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但认为人类是有智慧、讲伦理的生物,人类文明中生存下来的人们都是“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严复《天演论》

1898 年,严复以“信达雅”为原则将赫胥黎的著作翻译到中国。 “信”是精确, “达”就是能将意思传递到读者身上, “雅”就是追求语言的典雅。

严复在翻译时,只取原书的前半部分“进化论”,删除了后半部分“伦理学”。不仅如此,严复的翻译不是直译,而是意译,用文言文大致勾勒了赫胥黎的思想,有时是为了表达清楚原著的思想,干脆发挥自己的想法,在文中加入了不少原文中没有语句, 并且做了评论。


翻译完成后,定书名为《天演论》。

材料三   后续

《天演论》出版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淘汰”等名词很快成了报纸文章的热语,风行全国。谭嗣同在看到有关进化论的文章后,向人推荐“好极、好极”;梁启超读完译稿后将进化论消化吸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自视甚高的康有为看到手稿,也不得不承认: “眼中未见此等人。”革命党人也承认: “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天演论》还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甚至做了一些学堂的教科书。据说光绪皇帝读后专门在紫禁城召见了严复。

--以上材料据张程《民国说明书》、黄克武《反思现代》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对《天演论》评述,以“《天演论》与求‘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知识点】 戊戌维新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所示为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次数统计。

时间民变发生次数
1836-1845年246次
1846-1855年933次
1856一1865年2332大
1865一1875年909次
1876-1885年385次
1886一1895年314次
1896一1911年635次

——摘编自杨庆堃《十九世纪中国民众运动的若干初步统计模式》

材料二   预备立宪开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遭到地方督抚的反对,而且还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政界事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迄今仍是本来面目”。“此度改革,不餍吾侪之望,固无待言”。立宪派一般要求在23年内开国会,如预备立宪公会电请“以二年为限”。立宪派的努力在皇权的压制下毫无结果。他们慨叹:“日日言立宪,宪政重要机关之内阁,首与宪政之原则背道而驰。呜呼,其何望矣!”革命派则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一方面纷纷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宪”“伪立宪”,认为所谓的预备立宪“并不是真正立宪,实在拿立宪骗人”;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

——改编自李细珠《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材料一所示现象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立宪派与革命派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看法。
2023-10-30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名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名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名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名称(1)(2)的解读,撰写名称(3)的政见主旨。并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2)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2024-05-10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强调思想以礼、义、仁为核心,在六艺之教中强调礼乐的教育,强调文武并重,在孔子思想中,仁、武二者并行不悖,武是行仁的前提,仁是行武的归……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据薛文传《从先秦时期体育思想史演进视角看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等改编

材料二   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夫如是,则中国今日之所宜为,大可见矣。

——据严复《原强》(1895年)等文章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六艺”中的体育项目,并概括儒家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其教育思想的因素。
2021-04-22更新 | 4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