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21754842
【经济与社会生活】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生活与食物、劳作、居住、商贸、出行、医疗等领域息息相关,尤其是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1917年,粤籍华侨马应彪向海外华商招股,在上海创办了先施百货公司。先施公司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运用大量的玻璃橱柜将商品与顾客直接见面,并利用电台和沪上各大报刊大力宣传。先施公司还首次在旧中国商界实行商品“不二价”,将商品价格定在合理公平的尺度上,做到既要赚钱又不欺蒙顾客。商场除经营百货外,还在屋顶平台上开设有大型游乐场,吸引了大批游客光临消费。先施公司不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还招聘女售货员,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引发人们竞相报考。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先施公司穗扎稳打,步步为营,马应彪本人也以德高望重的长者身份获得商界的尊重。

——摘编自周庆才《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

材料二   澳大利亚人在19世纪70年代成功研制出压缩气体冷却器,找到了可保存食物又不会改变味道的方法。20世纪工业化加工处理速食食品风靡世界,贸易流动不再受大自然的左右,工业化国家的肉品变得便宜而充足。速食食物能让人方便两三口吃完,或在电视、计算机屏幕前进食。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州帕莎迪纳开设第一家得来速餐厅,每人1.5美金的汉堡成了平民食物。1960年,Tads餐厅推出塑料膜包装的冷冻晚餐,顾客用餐桌边的微波炉自行解冻。微波炉使得同一屋檐下的人不必彼此等待用餐时间,然而大家围在营火、锅子、餐桌旁产生的情谊却可能毁于一旦。让人更担心的是调理过的食物经过解冻加热,便成为微生物密集寄生的温床。有些地方的人们更反感于必须接受滋味标准化的产品。

——摘编自【英】菲立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的口味:人类食物的历史》

材料三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从1939年开始到1945年,美国航空工业的年均产量是二战各参战国中最多的。德国战败后,美国人将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制造技术带回美国。二战后初期,美国有9个战斗机公司,40多个战斗机研制项目。麦道公司是战后世界上最成功的军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一家就足以让美国航空工业在民用市场笑傲全球。波音公司推出了多款商用喷气式客机,其中有民航史上最大的飞机家族——波音737系列。美国领导人说:“美国战后的航空政策很简单,我们想飞到任何地方,这是我们的时代!”

——摘编自【美】詹尼佛·凡·弗莱克《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上海先施百货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速食食品在欧美逐渐盛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简析现代航空工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政府始终将粮食视为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导致了古代粮食流通在大多时期处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中,粮食的自由贸易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在古代社会早期,粮食作为商品进行市场贸易的规模很小。西周时期,政府对粮食流通进行干预,至春秋战国时期贩卖粮食逐渐成为商人经营的大宗买卖。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粮食流通,还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粮食流通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以前。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漕运业的发展以及一大批转相灌注仓的修建,粮食流通出现更为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在粮食民间贸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商人们开始置流行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不顾,而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其利”。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是相当繁荣的,如常熟地区外调浙江地区湖州米接济杭州,嘉定县因不宜植稻而“向赖邻邑之米接济”。所以,总体来看,古代粮食流通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如军粮、救灾及城市用粮,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粮食流通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粮商哄抬粮价,粮食问题突出。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开始起步,对粮食供应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953年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正是为了缓解当时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出台的,由政府出面控制市场流通粮食,收购农村余粮,分区进行粮食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矛盾。由此,我国进入粮食统购统销阶段。正由于有了政府的干预,以农支工,在粮食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工业建设需要同时得到了保障。

——摘编自肖湘雄、周梦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回溯与展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粮食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指出党和政府为此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受地球自身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强调工业化,忽视了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因素考虑对本国农业实行保护补贴政策,农产品生产过剩,因而实施鼓励出口政策,摧毁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后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正常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粮食需求量增加;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摘编自华凌志《全球性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应对》

(3)据材料三说明全球粮食危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简析当代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创新之处。
2024-01-12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晚清粮食生产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2-01-06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粮食安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用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壇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呼吁,于1981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摘编自李晨曦、吴克宁《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2023-12-28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