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19749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有学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到清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的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战国铁农具的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摘编自李健民《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史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期已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发展特点。
(2)根据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出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2024-02-09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 386亿斤。

——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2024-01-10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两汉铁农具出土地域分布

春秋战国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广西、广东、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秦汉时期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西、广东、重庆、贵州、山西、黑龙江、云南、北京、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铁农具大多出自黄河流域,其中出土最集中的属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达960件,最少的几个省只有1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铁农具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023-12-21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