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夏金元的统治 > 元朝的民族关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21783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廷对帝师赐有庄园土地,使其成为吐蕃地方的封建主。据《汉藏史集》载,在河州的热布卡地方,有属于袁索管辖的庄园,在城墙根有叫做拉哇城的庄园,再往下有叫典康溪的庄园,这些是按照圣旨赏赐给上师八思巴的份地,不负担府库及驿站等汉地、吐蕃的任何税赋差役,不在编籍之内。在帝师之下,乌思藏宣慰使司及下辖的诸万户、千户,吐蕃等处、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安抚司、招讨司、元帅府等长、使,也因拥有一定数量的庄园而成为大小不等的农奴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表现为封建领主经济制度上的各自独立的庄园经济。各庄园之间彼此隔离,没有联系的纽带。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较以前更为确定和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君封臣制度,在领主之间建立起独特的内在联系。当封土赐予封臣,封臣就享有土地上的用益权,收益归封臣。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有义务不惜以武力保护。封君封臣关系也是世袭的。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西藏设立庄园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战争的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E
F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G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丙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图4)


(1)在材料一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在材料三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图4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两处,同时为J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2017-12-01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政权此起彼伏,政治动荡。不过在政局的不稳定性中却也孕育着新的可能,各政权一波一波的“汉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最终在北朝孕育出强大的王权,孕育出军功贵族官僚的统治,并由此带动了专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复兴。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元代之种族等级,即蒙古人居首,色目人次之,汉人又次之,而南人为最劣。各级官署之长官, 皆专于蒙古人,其次为色目人,而汉人、南人不与也。……这种利用民族差别进行统治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了民族大迁徙、大杂居的局面。边远之地如云南广海,有所谓的“蒙古军”、“契丹军”、“畏兀儿军”、“回回军”等,东北辽阳境内则有回回、畏兀儿、钦察、阿速、斡罗思、唐兀、乃蛮、吉儿乞思等西疆各族人口。即使在漠北高原也有大量各族军队、商人、工匠涌入,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婚嫁耕植,比于土著”。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汉化”的表现,指出从五胡十六国到隋唐时期“专制官僚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元朝的民族关系。
2024-06-13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战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有山河阻隔,却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材料二

地区

史实

新疆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唐朝:与吐蕃赞普结亲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2)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致,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从材料二中任选其中一个地区,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对该地区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汉朝形势图

                  唐朝形势图                                                       元朝形势图

          明朝形势图                                                         清朝形势图




(3)有学者在概括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显著特点时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有说服力的依据。
2022-12-22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