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226778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记载,172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设有市场的城市有758个,1741年增加到786个,平均每个郡16个。市场数目不断增加,一般城镇都设有一个以上的市场。在市场广泛分布的基础上,地区性贸易中心逐步形成,例如西部的布里斯托尔,中部的伯明翰和诺丁汉,东部的诺里奇、金斯莱和赫尔,西北部的利物浦和卡莱尔,北部的约克和纽卡斯尔。英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全国性贸易中心—地区性贸易中心—地方市镇三位一体的国内市场体系,国内流通迅速。但英国幅员较小,国内市场并不能给商人和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所以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在18世纪初,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占国内产品出口总额的85%。很显然,那些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工业发展速度比主要依靠出口的工业慢得多。

——摘编自舒小昀《市场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上半期英国商业贸易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上半期英国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据统计,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72年中,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镀,而且船的吨位也不小。如康熙年间,到广州的英国货船,最小者为140吨,最大者达到480吨,一般者也达到300吨,多教为410吨。清撒销了闲、浙,江三关后,欧美各国来中国贸易的商船仍然不断增加。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到粤海关贸易的商船共5107瘦,平均每年为63.8艘。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外国市场与中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原因。
2024-05-31更新 | 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1年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占进口商品的比例超过60%,同一时期的出口商品中初级食品和初级原材料比例高达85%。18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农业生产总值。1914年,美国制造业进口贸易比重下降到47%,原材料出口贸易占比下降到40%,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贸易占比增长到48%。1913年美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原棉,占比高达22.5%,其次是机械,占比为8.0%。1938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变为机械,棉织品出口下降到仅1.9%。

——摘编自王红梅《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二: 1913年和1936年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

单位(%)


进口
出口
1913年1936年1913年1936年
原料5.313.429.135.8
机器制成品40.444.212.216.3
半制成品26.722.338.723.2

——摘编自董智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957年4月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此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广州各举行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99年春第85届广交会,有4家民营企业首次参加,2005年秋第98届有4619家民营企业参展,所占比例达到36.57%,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广交会第一大参展主体。早期广交会主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增加了进口展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口产品逐步过渡到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2023年第133届广交会有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全球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更是与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摘编自胡光霁《1956-1965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若干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对外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4-01-30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并且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

——摘编自许伟、薛权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史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唯物史观】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请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证这一观点。
2024-02-10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