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222992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5—1906年,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主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该小传概略地介绍了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奋斗历程,突出了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论贡献。该小传着重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视为“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称该宣言“既颁布,家户诵之”,“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使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贡献和影响一目了然。小传中花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并译出了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尽管朱执信并不赞成马克思关于资本起源问题的观点,但对剩余价值理论却有较多的介绍,并且认为资本家的剥削确实是个事实。……1905年孙中山在欧洲就亲自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等语。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十分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并最终提出“联俄”主张的前奏。

——摘编自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袁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它是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社会变革思潮的总称。其中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潮;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潮;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思潮等……从“开眼看世界”到办洋务,再到维新、革命。一直到最后倡言“科学与民主”并行,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累加,而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王建吾《论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2024-01-24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两部宪法,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该《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一章,后附臣民权利义务。拟定者申明《钦定宪法大纲》的宗旨:认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大纲条款中把“君上大权”放在首位,赋予“臣民”的权力十分有限。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2》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宪法名称背景国家元首国家权力公民权利
《钦定宪法大纲》皇帝独揽大权,但立法、行政、司法权有所分离给予臣民极为有限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成立总统


(2)如何评价这两部宪法?
(3)在“猿(袁)之天下”,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做了哪些努力和奋斗?
2020-02-09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于是后生之徒,复相效仿。

——《旧唐书·薛登传》

材料二   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迭日科举每习空文,屡降时诏,饬令各省督抚广设学堂……前因管学大臣(张之洞)等议奏,已准将乡会试中额分三科递减。兹据该督等奏称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停止。

——《清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被废弃的原因。
2020-08-10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