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23621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具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

——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2024·湖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万两。

材料三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为什么敢于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都让我们引以为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个海洋大国,但在古代未形成清晰完整的海权意识。清朝前期,被誉为“认识海疆形势第一人”的将军施琅认为,“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康熙帝囿于满汉大防,未有效关注。雍正帝一改明代弃守沿海岛屿政策,建立岛屿与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体制。在此基础上,乾隆帝坚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导思想,将与西洋贸易由四口减为一口。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海防危机,萌发建立外海水军的近代国防思想。1907年,日本人侵入我国东沙岛,在中国方面据理抗争交涉下,最终收回了东沙岛,在收的同时,清政府“书立碑记,以保海权而重领土”,并拟定了开发和经营的办法。

——摘编自王秀英《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相对于“海权”,海防一词更符合中国“和而不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海防观相比,现代海防的内涵也更丰富,海防职能、范围、难度,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更密切。建国之初,无论是肃清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残军,还是解放海南岛、收复台湾都需要加快海军建设,更新舰艇装备。对此,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大力支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我国战略中心转向朝鲜半岛,1953年,按中苏协定,中国从苏联购得舰艇共137艘,并迅速具备了自行装配制造海军舰艇的工业能力。1958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研究领海线的相关问题。在充分听取意见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最终决定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982年公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

——改编自刘征鲁《毛泽东心系海军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防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海防观念形成的因素。
2023-12-14更新 | 1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滇案”发生

“滇案”即马嘉理事件。18747月,英国派陆军上校柏郎率武装探路队约200人,非法探测由缅甸到云南的道路。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任命马嘉理作为翻译前往接应。次年2月,探路队由缅甸遽行闯入云南,遇当地群众盘查,马嘉理悍然开枪,打死打伤多人,群众反击,杀死马嘉理及其随行5人,柏郎率队退回缅甸。

英国的要求

18753月,英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应派遣一个调查委员,调查应在英国官员在场之下进行;准许印度政府派遣第二次远征队;赔偿十五万两银子;成立协议以确保英商贸易免受超过或多于正税和子口半税的一切征课等等。

“滇案”处理英国不断以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并将各项要求扩大和具体化。18769月,李鸿章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顾问,与威妥玛签订《中英烟台条约》。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向英国偿款银20万两;派出使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惋惜”;云南当局应与英国所派官员商订滇缅来往通商章程;英国派官员驻云南大理或其他相宜地方,察看通商情形:英国仍保留由印度派员赴云南之权。二、总理衙门应“照会各国驻京大臣”,请其会同该衙门就通商口岸的中外会审案件议定划一章程:“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使可派员前往“观审”;中外交涉案件,由被告所属国官员依本国法律审判。三、增开宜昌等四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商船在沿江安庆等处停泊起卸货物;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新旧通商口岸尚未划定租界者都要“划定界址”。此外,《另议专条》中规定英国可派探路队由北京经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进入西藏,或由印度进藏。

——据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提取“滇案”发生与解决的信息,说明清政府在中外交往中所处的地位。
(2)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