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26823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各种宗教节日庆典加起来约有一百来天,圣诞节、守护神节等较有代表性。守护神节没有具体时间,但为了能够拥有足够的物资和资金来举办庆典活动,一般会在秋收后举行。除参加宗教节日庆典外,英国人还经常在酒馆、客栈中饮酒、看报、闲谈、讨论社会新闻和国家大事。欣赏音乐也是各个阶层比较喜欢的休闲方式,拥有礼拜习惯的英国大众到教堂做礼拜的同时能欣赏到宗教音乐。在英国,普通民众常欣赏流浪人的音乐演出,体育方面更热衷于斗兽运动和足球运动。由于没有太多的规则,足球运动中击打或伤害对手的现象常有,充满了暴力与血腥。而英国的上流阶层更喜爱打猎,还会到外地城市度假旅游休闲,家庭文化娱乐休闲也更为丰富,阅读、园艺与朗诵都成为他们当时的业余爱好。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后,英国城市代替农村成为引领休闲潮流的“领头羊”。“现代”“先进”“健康”的休闲生活理念开始对城市中的新旧民众产生影响与冲击。人们的休闲活动由原来的随意变成了定时。人们追求的休闲已不再是宗教慰籍,而更多的是世俗的利益。娱乐、体育、演艺观赏、旅游等休闲方式明显增多。原来只有贵族才消费得起的休闲商品如咖啡、茶叶等价格逐渐下跌,普通民众也可消费。工人阶级向上流社会靠拢,开始提高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追求。斗兽运动逐渐被禁止,足球、拳击等体育休闲活动则被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人们设置专门的比赛场馆来组织体育活动赛事,通过向观众收取门票来获利。不论是在剧院、音乐厅还是度假村中,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买卖关系。

——均摘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工厂的状况,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

委员会调查人员伊丽莎白·本特利
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家纺织厂工作的?6岁那年(1815年)。
你在工厂里做什么?我是一个小落纱工。
你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点。
解释一下你的工作内容。当纺键上的线满时,把纺机停下,取下算键,拿下所有的线轴,把它们拿到卷线轴上,再换上空线轴,开动纺机。
这使你一直很忙吗?是的,机器太多,它们转的那么快。
假如你慢了一点或来晚了,他们会怎么做?用皮带抽我们。
有没有用皮带逼着你们超负荷工作?是的。
你因为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吗?是的,我13岁就开始出现了。
你现在住在哪里?破房子里。

——摘编自马修斯《人文通识课》所载的英国议会委员会对英国工厂的调查报告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2021-05-07更新 | 3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开始思考如何改良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应运而生。其中巴贝奇提出把分工和报酬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实行分工之后,可以按照不同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用不同的工人,给付不同的工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付给工人一些奖金。同时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以鼓励工人提出建议。这样工人的报酬实际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得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述巴贝奇关于工厂制的管理思想。
2024-04-17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成果
电力1866 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 年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 年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交通1885 年德国卡尔·本茨汽车
1894 年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石油化工1859年美国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
1867 年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电信1876 年美国贝尔电话机
1894 年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整理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195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到“文革”前,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 正是“两弹一星”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崛起注入了最为铿锵的骨气。

——据《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发展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发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因。
2024-01-22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