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227371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运动奠立了中国近代范式教育的基础。中国人开始设办的新式学堂首现于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北京同文馆,初设时抱负宏伟,试图“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一声教”,实际上是“招集士子学习推算及泰西文字语言,而雇西人教习”,此类学校还出现在各通商大埠,“闽、粤、津、沪之地亦颇立学,招来英秀子弟肄习其中,傅兰雅、丁韪良之徒所译书益众,若律令、公法、史记、地舆、算术、器艺之学,大略有之,中国因以知其学问、政事”。再是军校,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建立中国第一所海军学堂——求是堂艺局;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第一所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还有附属于企业的专业学堂。到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的外语、军事、实业等类学堂不下30所。西方的学制(小学、中学、大学)、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分科制等也逐步在中国推行。另外,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自行派遣留学生,约略有如下批次: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共派出四批120人;陆军,1876年有7人赴德学习;海军,1877到1885年有77人到法国和英国学习。人数不多,专业不少,首开先河,适足效仿。

——摘编自郭卫东《中国近代历史演进“三段式”表述的再思考》,《历史档案》2022年第4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中国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兴办教育的作用。
【知识点】 洋务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1882年10月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不仅这两家洋务企业发展受影响,而且社会经济也出现不稳定。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近代股票市场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

材料二   1984年7月,国有性质的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股份制企业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经理)负责制,这就使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随着改革逐步推行,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和一些私企开始发行公众股。

——摘编自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材料三   从1984年开始,北上广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

——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4-05-28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第一次官派使团赴欧

1866年2月20日,恭亲王奕䜣写一份建议官派使团赴欧考察的奏折:

“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惟思由中国特派使臣前往各国,诸费周章,而礼节一层,尤难置议,是以迟迟未敢渎请。兹因总税务司赫德来臣衙门,谈及伊现欲乞假回国,如由臣衙门派同文馆学生一二名,随伊前往英国,一览该国风土人情,似亦甚便等语。臣等伏思同文馆学生内,有久经臣等考取奏请授为八九品官及留学者,于外国语言文字,均能粗识大概,若令前往该国游历一番,亦可增长见闻,有裨学业,且微员末秩,与奏请特派使臣赴各国通问,体制有间,又与该税务司同去,亦不稍涉张皇,似乎流弊尚少。(学生)皆在弱冠之年,必须有老成可靠之人,率同前去,庶沿途可资照料,而行抵该国以后,得其指示,亦不致因稍不更事,贻笑外邦……即令其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1866年3月6日满族低级官员斌椿父子率同文馆学生一行五人,由在中国担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为向导,从北京出发,历时4个月,观光游历了英、法、普、俄等11个国家。


问题:
(1)奏折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奏折中“衙门”指的是什么?
(2)奏折中奕䜣对官派使团的理由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第一次官派使团的?
2019-09-01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4-01-12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