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2749137
马铃薯与欧洲

材料   与马铃薯初相识的很长一段时间(近150年),欧洲人都对它抱着疑虑和鄙视的态度,更多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药物种植。爱尔兰算是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再没有其他任何植物能在这么狭小的一块耕地之上,喂养如此众多的底层贫穷的爱尔兰人。

18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扩张,工业化吸引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市,马铃薯在英格兰农工阶级的日用饮食地位愈显重要。相比之下,欧陆农民对马铃薯的态度似乎较为迟疑,法兰西人、日耳曼人在英格兰人之后,也开始从事它的栽种。法国药剂师巴曼提耶对马铃薯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也采取积极举措进行宣传。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为此颁布了血腥的“马铃薯种植法令”。尤其是每逢饥荒过后,马铃薯的生产就冲刺上扬。到19世纪初,马铃薯早已成为欧洲人民不可或缺的粮食了。此时,东欧的斯拉夫民族也衷心接纳了这个植物。

概括16-19世纪马铃薯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体现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马铃薯得以在欧洲传播的原因。
2024·北京西城·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我们的飞机正在飞越欧洲上空,当下降得足够低时,足以让乘客观察到“哥伦布大交换”的痕迹:在意大利,一块块玉蜀黍田鳞次栉比;在西班牙,美洲大豆像地毯一样铺展开来;在法国,田野里挤满了灿烂的、向上盛开的美洲向日葵。大片的烟叶在荷兰农场里沐浴阳光。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41224日《“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玉蜀黍”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路径,并分析以“玉蜀黍”为代表的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据及时代意义。
2023-07-05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距今7200年至5400年,印第安人已开始栽培辣椒。1493年,哥伦布将辣椒带回西班牙,后传入葡萄牙。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后传入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欧洲,辣椒通过各种路线和渠道传播,到18世纪中叶以后,部分品种的辣椒在培育过程中,辣度不断降低,至此才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明代后期,辣椒传入我国。康熙年间,贵州苗族地区把辣椒当药品,驱寒祛湿开郁。清期末年辣椒进入川菜菜谱,成为川菜中主要调料之一;湘菜因辣椒而兴起。建国后,辣椒与其他品种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快速发展,开发出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等多重产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现今,我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重辣区、微辣区、淡味区等三大层次的辛辣区,辣椒成为地域文化符号。

——摘编自邹学校等《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全球种植与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辣椒的传播和食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2-07-16更新 | 2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道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三   传统的欧洲作物,无论是小麦、大麦、燕麦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仲夏后通常是饥荒的季节,而玉米恰好在这个时段成熟,利用夏季闲置的土地,而且产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玉米得到了一个“灾难时期的生命线”的称号。传统的体耕轮作制度演化为常年的复合物栽培形式,大大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欧洲的农民选择种植玉米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地租、创造剩余产品。他们把玉米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而把市场计值较高的稻米、小麦出售到发达地区和工商业城市这些集中消费稻米、小麦的地方。十八世纪之后,玉米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成为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

——摘编自阿图洛·瓦尔曼著《玉米与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做法。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对于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