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与《海国图志》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 题号:228931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古代中国到近代中国海洋意识发展的概况。

内容出处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管子》
凡海舶欲至福建、两浙贩易者,广南舶司给防船兵仗,如诣诸国法。广南舶司鬻所市物货,取息毋过二分。《宋史》
海防之要惟有三策:出海会哨,毋使入港者,得上策;循塘距守,毋使登岸者,得中策;出水列阵,毋使近城者,得下策;不得已而至守城,则无策矣。郑若曾《筹海图编》(初刻于1562年)
(英吉利)其志盖欲扼此东西要津,独擅中华之利,而制诸国之咽喉。古今以兵力行商贾,以割据为垄断,未有如英夷之甚者!魏源《海国图志》
故久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孙中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海洋意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他讲到写作的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此书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天朝上国的史地观念,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其他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有限:姚莹曾指出“举世讳言之,魏默深独能著书详求其说,已犯诸公之忌。”谈《海国图志》成为封建士大夫的禁忌。《海国图志》在日本社会却深受欢迎。有日本学者将《海国图志》比作“幕末决定日本前进道路的指南针”。

——据吴兴勇《魏源与<海国图志>》整理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结合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评价。(要求:信息准确,评价全面,逻辑严密)
2019-01-09更新 | 10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翁仕朝,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楠、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 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

材料三 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0-06-08更新 | 9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历史的发展存在着自身的逻辑性,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历史的发展序列。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在上图所示①—⑤五个历史事件之间增加一个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出现的重要思想,并论述所增加的思想与前后相邻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要求:史实正确,论述准确,逻辑清晰。)
2021-02-03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