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改革开放进程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2290478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随着深圳现代化城市规模的逐步形成,各种类型的案件纠纷大量涌现。为适应新形势,1987年以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先后设立全国法院系统第一个经济纠纷调解中心、第一个专门审理涉外、涉港澳台经济案件的经济审判第二庭、第一个专门审理房地产案件的房地产审判庭、全国第一个破产案件审判庭、全国第一个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民事审判庭等。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对深圳司法改革举措给予肯定,全国25个省市的多家法院来深圳学习经验。后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又设立全国法院系统第一个专门的立案机构——立案处。将原来各业务庭的自行立案权分离出来。到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法院逐步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全面推进以公开举证、质证、辩论、认证、裁判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

——摘编自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深圳法院的司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深圳司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深圳司法改革的特点。
【知识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323.358.75.50.963
1685332.472.75.30.539
1724533.680.06.70.575
17531651.483.119.91.012
17843283.289.836.61.412
18204799.295.050.5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

——(19804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并分析原因和影响。
2020-12-11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面是中兴公司经营状况变化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2019-07-16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等

材料二 1945年,工党执政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英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宁领导下的苏俄(联)在实践中经历了怎样的政策转变?
(2)根据材料二,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措施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怎样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综合上述材料,苏、英、中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改革围绕怎样的共同主题展开?
2020-09-15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