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9482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食品立法肇始于16世纪都铎王朝。都铎对食品安全涉及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深入的干预,体现出明确的非经济的旨向——追求社会稳定,都铎像一位大家长,视社会每一个阶层的生存为己任。在立法方式上,都铎国家重要的是都铎公权力的出现及对当时问题的解决,至于是否通过议会,是都铎至尊权力的自由选择,都铎因此有着(立法和行政之间)权限模糊的立法权。“尽管亨利八世在御用议会的协助下推行了他的所有重大改革,但都铎王朝大多数国王都未经议会同意而进行立法”。作为原生型现代化国家,英国专制王权相对薄弱,更多依赖于都铎社会和传统的支持。在都铎的统治下,议会下院地位上升、权利得以保证、程序规范化,议会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变。

——摘编自蔡蕾《16世纪英国食品立法的肇始及特征——兼论立法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成立后,通过报刊舆论的宣传、电台和公共场所的演讲等方式,使市民开始接触了解一些食品卫生的新名词、新概念,逐渐加强了食品卫生的意识。卫生局各种食品卫生条例的制定和卫生行政人员的巡查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广州市民及商家不讲饮食卫生的旧有陋习。经常性的检查和各种卫生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规范了商家的行为。在流行疫病易发季节,还重点进行一些大扫除,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组织市民进行免费防疫注射等。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暴发,但在疫情发生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民国时期广州市在食品卫生方面能取得一定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传播,为广州本身所有封建腐朽的市民心态乃至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带来清新的空气。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统管全市的卫生事务,使公共卫生的建设成为新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自办《卫生年刊》和《广州卫生》等刊物,专门刊登本局的工作情况和关于卫生常识的各种文章,专供市民阅读,对于加强民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黄玉珊《民国时期广州食品卫生监管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卫生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广州食品监管取得的成绩及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府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023-02-01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使本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赞誉,而且是中国科学界对人类健康福祉的贡献。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阿拉伯帝国有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吸收和借鉴了中医药知识,结合所学,请写出它的作者、书名和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角度,简析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历史启示。
2023-11-10更新 | 2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桓英(19212022),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1945年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1950年,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1958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职。1979年,李桓英第一次走进“麻风村”,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距离,李桓英却主动与他们握手。此后四十年里,她跑遍云贵川地区,多次往返甚至长期居住在云南省勐腊县,劝说病人坚持服药并亲自喂药。20世纪80年代初,李桓英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率先开展非隔离的就地短程联合化疗,缩短了疗程,年复发率仅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的要求。1996年,她首次提出“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结合的模式”,攻克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2007年,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2021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摘编自唐逸《李桓英带领中国走出麻风病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桓英的主要贡献及其作出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桓英所呈现的精神品质。
2023-11-23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