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0 题号:2757504
近代以来,一些政治词语的翻译和使用几经波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总统】
材料一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枚钻在向朝廷报告有关美国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米利坚“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


(1)材料一中将美国总统当成了什么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861年的《大美联邦志略》,则称总统为“国君”:“军务大权,不分邦国,凡水陆之兵将,概归国君节制”、“行事之权,专于国君”。

——引自裨治文《大美联邦志略》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对美国总统的理解?
【民主】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Democracy(民主)被翻译为“众人的国统,众人的治理,多人乱管,小民弄权”

——引自麦都思主编《英汉字典》


材料四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思想界逐渐不再沿袭以往字典中惯用的“乱管”、“弄权”的字眼来解释民主,商务印书馆在1902年出版的《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对Democracy(民主)的解释,解释为“百姓操权”。
(3)上面这两则材料中对民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到了19世纪就到了一个特殊时期。在此以前,华族虽己与外族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纵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不过利用华族一时的内乱而把政权暂时夺过去。到了19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到东亚来的英、美、法诸国绝非凶奴、鲜卑、蒙古、倭寇可比。原来人类的发展可分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两个虽然在19世纪以前曾有过关系,但是那种关系是时有时无的,而且是可有可无的。在东方这个世界里,中国是倾袖,是老大哥,我们以大哥自居,他国连日本在内,也承认我们的优越地位。到了19世纪,来和我们打交道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称被他们征服的地区为一个帝国,却因为民族自决权观念的出现而告终结,自1776年以来它一直激励着民族主义领袖,并与建立帝国的主张相抗衡。曾任英国首相的格拉斯顿痛斥英国的萌友土耳其对殖民地的屠杀行为… … 在殖民地的传教士相信他们所传播的教义,即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电报的发明使得从殖民地来的消息在几小时内就能出现在伦敦的报纸上,这有助于他们约束帝国传统的尝试。当戴尔将军在阿姆利则屠杀了许多印度人,其行动引发的辩论——在几年内导致各帝国放弃了只能使其生存的唯一方法。最强大的国家的领导人冕强公开承认应对屠杀事件负责,他幻表现出的这种道德上的敏感,终于使帝国走上了末路。
——摘编自(英)布赖恩· 拉平《帝国斜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华民族到了一个特殊时期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帝国走上未路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1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占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l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5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别中国英国
综合国力落后封建国世界强国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装备陈旧,素质低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被动殖民扩张,主动
中英贸易出超入超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结果如何?

2017-12-17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