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0 题号:2986092
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社会思潮
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新文化运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知识点】 维新变法思想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6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难空前、剧变空前之际,在旧学术迅速式微、新学术一切草创之际,一个涉猎如此广阔的法学学术领域——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并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除梁启超以外,并世无第二人。这些研究奠定了梁氏作为中国宪法学开山鼻祖的地位是毫无疑义的。
——摘编自范忠信《梁启超法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梁启超先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反复强调:“立法之业”,是“立国之大本大原”“法治主义是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在戊戌变法前后,他连续发表文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学说,主张立法应以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目的。梁启超并不主张照搬法家的法治主义或儒家的人治主义,而是主张吸取两家的长处,把法治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梁启超主张中国改革法制,应该“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或“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走中法与西法相结合的道路,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梁启超重视法治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法治思想精华。
2016-10-12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2-13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