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8 题号:301515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文物艺术品已经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又一个投资热点,社会上鉴藏风尚十分
流行,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加入鉴藏群体,电视“鉴宝”节目也随之大量出台。然而,这些“鉴宝”节目往往过度宣传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功能,只注意提示观众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样的节目,名为“鉴宝’’,实是“鉴钱”,对人们的收藏观、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可怕的误导。
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
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为了体现对藏品鉴定的慎重,每件藏品都将通过试点单位3
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实行“一票否决”o为提高鉴定准确性,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很多高科技手段、精密仪器设备,被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在被列为试点单位后,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目前正在讨论制定相关规范。专家希望,随着官方鉴定机构的介入,能够重新确立文物鉴定程序和标准,从而规范整个民间文物收藏市场
——摘编自罗文华《鉴宝好比看医生》及人民网有关资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电视“鉴宝”节目的利弊,并说明国家文物局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加文孟席斯:英国人,1937年生于上海,有深厚的中国情结。1953年加入英国海军,曾任战略核潜艇艇长,现居伦敦。服役期间,他曾率舰沿着哥伦布、迪亚斯、达伽马的航线行遍世界。退伍后,曾多次走访中国和亚洲国家,专注于中国明代郑和航海的调查研究。孟席斯历时14年跑遍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和野外所收集到的有关郑和航海的大量史料、遗存。
2002年从伦敦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学术信息,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在一个又200多人参加的学术发布会上宣布:中国明代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他给出三大结论:
一 各种地图、卫星图、航海图等资料
二 当地人的有关记载和遗留下来的遗物,比如他在佛得角上发现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表明中国人或者亚洲人曾早于欧洲人到过此地。
三 物种的相似。孟席斯表示,两位秘鲁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美洲土著人的DNA与广东人相似,同时期明代皇宫里出现过袋鼠,而且中国还出现过美洲的玉米。综合上述材料,对加文孟席斯“郑和到达美洲”的历史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分别展开论述。
2016-12-12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解释

材料一司马迁撰述《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对于纷杂无凭的说法则依据传说与“古文”相对应,“择其言尤雅者”成编。叙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编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他的责任是对所列各种事件的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 审核。叙述时不能为引人入胜而虚构。历史编著是为了让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业已发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和修昔底德编著史书的相同主张。

材料二关于美洲的发现与欧洲崛起的关系,有观点认为:没有那个新世界,“西欧仍将是欧亚大陆中一块很小和落后的地区,仍将依赖东方输入技术、文化,并输进财富”,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另有观点认为:美洲发现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欧洲提供了一处“政治文明实验场”。

(2)①概述美洲发现的历史背景。

②你对材料二中的观点持怎样的看法?运用相关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和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中日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叙述如下:

日本教科书淡化了唐朝的影响,侧重于日本“始终以对等姿态与彼交往”。中国教科书则指出日本“不论政治制度,以及饮食、居处等等,没有一样不仿唐朝”。关于元朝时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日本教科书这样描述:“敌人是堪称世界首强的元”“大日本是神之国”“神风骤起,敌舰大都沉没,溺死者无数”。中国教科书则对进攻日本一事略去或淡淡叙述。日本教科书基本不提明代倭寇。中国教科书不仅详记倭寇为祸之事,且着重宣扬戚家军“愿替国家牺牲”的精神。

(3)阅读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上的相同做法,结合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此进行分析。

2018-04-10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