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89 题号:3209833
2015年3月11日德国总理访日三次提及历史问题:正视历史,才能被国际社会接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十年努力。到1877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是为了实行“强兵富国”,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政权的有力手段。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材料三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1970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其对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墩)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综上所述,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
2019-01-08更新 | 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今年是甲午战败121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四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的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分析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16-12-13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客邮”是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邮局,它们执行本国的邮政章程,发行自己的邮票。

外国在近代中国设立的“客邮”统计( 单位:处)

国别1870年1879年1906年1913年1918年
英国28141420
法国12141321
美国11114
帝俄(苏俄)5518119
德国2141240
日本717129140
总计42565187344

——据刘静《中国邮政的近代化之路》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在华“客邮”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中的某一国家,围绕“列强在华‘客邮’的变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19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