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5 题号:320988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一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知识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电文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事件,是国共关系的分水岭。以下内容选自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四则电文)

电文一∶1939年12月28日

军委会关于新四军更换防地的电文∶在江南之新四军部队,限于本年十二月底以前,一律移至江北,明年一月底以前一律移至黄河以北各在案。

电文二∶1941年1月8日

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致皖南行署电∶特念。屯溪黄主任绍耿兄∶密。情况∶支日(注∶4号)由章家渡窜至茂林铜山徐一带之匪军约八九千人,我自(虞)辰起开始围剿一日夜。茂林铜山徐已被我占领,匪军死伤共一千人,刻正被围困于坦里口、山口、牛栏岭,鸦鹊山一带山地,继续围剿中,特闻。

电文三∶1941年1月17日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战线,阴谋不轨,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泾县潜向南移,竞于四日胆敢明白进攻我前方抗日军队阵地。

电文四∶1941年1月17日

第三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印发的军事委员会谈话∶此次事件,完全为整饬军纪问题,新编第四军遭受处分,为其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之结果。

——摘自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出版的《皖南事变文电选编》(国民党部分)


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皖南事变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1-23更新 | 20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成为历史学家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于二战的起点,或者爆发点,以往学术界多半以193991日德国侵入波兰为标志。欧洲学者大多如此主张。日本学者也是这样看法。中国学者虽有不同意见,大多也接受这样的看法。但很早就有中国学者把1937年卢沟桥事变甚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的起点。1936年底,《世界日报》印出粗体大字:“胡适归国后首次讲演: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系日本进攻中……这大概就是胡适最早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九一八事变’日本进攻中国”的证据了。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在其最新著作《1937-1947:世界大战》中指出:“实际上这次世界大战是在亚洲开始的。19377月,当日本开始试图全面征服中国时,亚洲战事正式启幕。二战开始的时间甚至可以提前至1931年,即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二战后,日本官方支持的主流媒体提出将1941127号珍珠港事件作为二战的起点。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也认为:“1939年爆发的战争只能算是欧战。”他把二战的爆发点定位194112月日本轰炸珍珠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一种观点或者另起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
2020-12-06更新 | 16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复兴为奋斗主题,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充满艰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它的产生、发展与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基本规律。历史反复地昭示,在客观规律面前,主体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其在涅槃中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过去是、今后也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摘编自宋建、张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角色担当》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4-13更新 | 2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