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322966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民初国歌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释】①金瓯:指疆土完固。②天帱(dào):指其恩德。③民物:泛指人民、万物。凫(fú)藻:指嬉乐的境界。④熙皞(hào):怡然自得。⑤五色旗: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组成,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首歌词的意境差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春秋·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后代学者对此段经文有进一步的诠释,如第一位系统阐释孔子“大一统”思想的西汉大儒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林益铭《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清朝顺应历史的潮流,突破了历代中原汉族王朝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局限性。把历史上在中国疆域内活动的边疆各民族都纳入其统一的范围。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地区对边碰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把历史上边疆各民族的边疆纳入了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之内。

——摘编自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公羊传》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并指出这种思想的出现和哪一制度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实现董仲舒提出的文化“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外来文化的方针并以宗教为例加以说明。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秦、汉史实为例,说明人口的“迁徙”,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融汇”,推动了“民族认同”。②举例说明清朝是如何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的。
2022-07-10更新 | 2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担任最高长宫,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5)军机处是哪朝哪位皇帝设置的?设置的原因有哪些?其设置有何影响?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
2016-12-12更新 | 2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图一,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贵贱的不同区域。依照侯、甸、、宾、要、荒五服的顺序,贡期分别为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年一次、四年一次和五年一次;贡物分别为祀物、嬉物、器物、服物和财物。
图二,《山海舆地图》又名《坤舆万国全图》:1584年由利玛窦制作并印行,介绍天下有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非洲)、亚墨利加(美洲)、墨瓦腊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
图三,“大清一统舆图”: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期间请邹世诒、晏启镇根据清康熙、乾隆内府舆图精心编绘,图未成而胡身故。严树森继任后,又请李廷箫、汪士铎详加核校,采用计里画方与经纬线并存之法编绘,于同治二年(1863)成图,并改为书本形式刻印。
2016-11-27更新 | 4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