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326624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借宣战之机,一举废除了对德奥两国的所有旧条约,不仅终止了德国在华扩张的势头,也开启了此后废约外交的先河。尽管巴黎和会不尊重中国的战胜国权益,引起了国人的公愤,但正是这公愤使与民权相关的民族主义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而随着巴黎和会上被忽视的中国权益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重视,中国不仅确定收回了德国遗留下的侵华权益,并且顺势开启了持续的普遍“废约”谈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国力与体制的问题,其战果常不如人意。于是正确的“站队”就显得尤其重要,就是在尽可能保持独立自主的情况下,付出最少的国家权益损失代价,选择站在功利上最可能的赢家、价值上最文明进步的阵营一边,使阵营的胜利成为中国的胜利。正是这样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中国成了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多少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几十年梦寐以求而至今不可得的,也是迄今体现“中国站起来”的最大标志性事件。

——据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顾》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能够深刻影响中国的原因。
2019-07-28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德国的动向最为敏感的历来是法国人,德法关系从来都是驱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从1870年到1945年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法国政治家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怎样使鲁尔钢铁基地不复为德国为所欲为地使用,……那就是组织一个煤钢联营的有限的联合来限制德国。        

——《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


材料三   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有太多的“民族主义”,它们更多地着眼于本民族的利益,而不肯把欧洲的“共同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欧各民族之间在各方面的“同一性”还会增多,这是合乎逻辑的。纯粹的理性逻辑完全有理由预告,“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理性发展终有一天使“民族国家”的界限毫无意义。但是超越时空的逻辑取代不了现实的世界;今天看来,那仍不过是看不到边际的乌托邦。

——《20世纪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具体指哪三次战争?简述最后一次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欧洲的一体化和民族主义两者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2-03-13更新 | 5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41年后中国整个海岸线几乎已被日军占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陆续被日军封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驻防昆明,云南成为阻止日军侵略深入,夺取中国、南太平洋、印度洋制空权的前沿阵地。云南老百姓搬家移舍、献田迁坟,自带干粮和农业工具投入到修建机场的义务劳动当中,通过巨大的人力物力付出在短期内修建31个机场,扩建原有24个机场,其中包括昆明、呈贡、陆良、沾益、保山等十几个可供重型运输机起降的大型机场,为夺回中国制空权保障“驼峰”航线运输大量军用物资,以及运送中国军队参加缅北大反攻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世英《抗战中的云南机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修建云南机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云南机场对二战的贡献。
2020-03-24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