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30 题号:33535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 “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 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材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古代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
2018-03-20更新 | 1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和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据统计,《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家训”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117种,明清两代占89部,其中明代28部,清代61部,清代的大多集中于鸦片战争之前。而且,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也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采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纲常礼教、提倡西学的过程中,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等


(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发展演变的总体特征,并说明明清时期传统家训步入“鼎盛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衰落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种衰落对当前重树家训的历史启示。
2017-12-01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四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上”指哪位皇帝?主父偃建议怎么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摘抄材料回答。
(4)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
2016-11-27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