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4 题号:3378946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1850——1900年间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三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趟列车。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运动播下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并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是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为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
------《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运动超出洋务派主观目的的实效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那些方面超出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016-11-27更新 | 2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2016-11-27更新 | 6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但是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却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过去


(1)根据材料一,面对西方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



(2)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面?

材料三: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3)新中国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主要有哪些?

材料四: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4)根据材料四,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2019-04-22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