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3 题号:3512439

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著《爱弥儿》1762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的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丸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

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5)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什么经营理念?

2016-11-27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史料
史论

①1861-接轨
奕䜣:“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②1898-变局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③1945-复兴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材料与结论相符。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的大示威。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
2016-12-12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认为“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习,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咸丰十一年(1861年)上奏朝廷“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针对清廷海防薄弱而提出:“今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案,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 。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同治二年,曾国藩为了招拢精通洋情、商务与外语人才,多次让人延请海归人士容阁来总督府共商大计,又选派三十名幼童出国学习,开启近代中国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深造的先河。
曾国藩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以大西洋诸夷论之,英吉利狡黠最甚,法兰西次之,俄罗斯势力大于英法尝与英夷争斗,为美利坚性质成为醇厚,其于中国素称恭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传统理藩外交相比,曾国藩的外交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曾国藩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基本认识?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