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 电气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7 题号:3517765
美国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科技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麦群忠《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材料三: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灯,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018-10-01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中国制造2025》作图

(1)根据材料,列举英国工业革命动力部门最具标志性的发明一项及发明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工业1.0和工业2.0开展的技术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工业2.0时代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并从物质技术条件这一角度,简要说明工业2.0时代是如何推动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2018-05-13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其污染物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污染物质的来源还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
材料二 我国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变化图。

材料三,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1952年的“大烟雾”(Great Smog)事件中约1.2万人因这次空气污染事件吸入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痛定思痛,英国人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其关键一着是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在此基础上,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材料四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资源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五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自治区。在这种形势下广西坚持一切从区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英国伦敦成为“雾都”的历史原因?英国政府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8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