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355563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词,以其特有的模糊性和包容性罗括了种种旧俗之外的新事,使外洋飘来的东西在朦胧中减杀了腥膻气和夹生气。比之上一个世纪,‘以夷变夏’这个古老而又刺激过许多人神经的命题似乎已经在国人的灵魂和感情中越来越淡化了。”据此可以得出
A.近代中国的民众已接纳了外洋习俗
B.旧习俗已违背了近代化潮流
C.西方文明与中国旧习俗已完美融合
D.外来文明冲击了中国旧习俗
15-16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19年以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之一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装渐渐得以流行。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以及公司洋行、各机关的人员中掀起穿西装的热潮。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直是中山装。这体现出中国服饰改革特点是
A.衣冠等级秩序依然存在
B.呈现“中西合璧”特征
C.政治化制度化色彩浓厚
D.城乡之间差别逐渐降低
2017-11-12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27年6月,国民政府礼制服章审订委员会成立后, 很快批准公布了警察、检查官等行业服制,上海市政府均一体遵行。1930年8月,市政府遵从内政部《服制条例》中的规定,令秘书处、各局及各机关公务人员‘以身作则,服用国货,限制西装。这反映出当时
A.服饰行业受制于政府机关B.经济发展助推社会变革
C.国家倡导社会习俗近代化D.政治生态影响民众生活
2020-11-04更新 | 1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民国《江津县志》载:邑中虽有天足会之提倡,而实行解放者寥寥,多数女童仍在苦海,断筋折骨,澈(彻)髓痛心,昼行扶壁,夜梦吞声,父母非不爱子,以束缚于风俗,故忍心残贼其所生。这一现象说明
A.禁止缠足成为国人共识B.当地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
C.北洋政府致力移风易俗D.农村缠足陋习仍相当盛行
2020-09-22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