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9 题号:357869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三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期、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王位的世袭,由于宗法制度的完善,奉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予以贵不以长”的信条。因为有了确定的王位继承制度,所以西周的王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

——据《公羊传》改写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对西周社会和后世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有何作用?
2021-10-02更新 | 1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科举臻于成熟的朝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士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据材料,指出科举不同于以往选官制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为什么“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2022-11-08更新 | 1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唐朝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毅然废去九品中正制度,行科举之制。隋代的常选有进士、明经和秀才。隋代开科考试选拔人才,尚未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到了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而大之。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制举录取人数一次只一二人到五六人,因而在科举考试中不占重要地位。唐代积极推行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的途径。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①。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国库空虚,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②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政治制度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对科举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所示的赋税制度的名称,并据此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
2022-11-1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