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3578889
苏联农村从1922年到1946、19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
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
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
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列宁主义D.苏联模式
2022-06-06更新 | 10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21-04-20更新 | 3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
B.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
D.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
2018-06-01更新 | 3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