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文化类热点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37440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角色的自我认同方面是单向的,与学术功能相比较,其政治功能被极端地强化了,由“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为理想的自我角色认同。这种相当自觉的“入世”体验在西方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是极为罕见的,著书立说,探寻真理,是他们自我确证的角色观念。
材料二 当近代的西化浪潮拍岸而来,在适者生存的普遍法则支配下,中国被迫拜西方为师,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诞生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萌发了与大一统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了新的角色认同。然而另一重政治自我的知觉机能并未因此而衰退,反而在外界的种种刺激下变得空前的够感和强化。就这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历史中就扮演了学术和政治的双重社会角色。……在西方近现代知识分子那里,学术与政治这双重角色就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西方社会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三足鼎立的多元化权力格局,因而西方知识分子既是学术的主人,又是社会的良心。然而近代中国社会却是一个以政治权力为轴心的传统的高度一元化的社会,这就产生了学术与政治之间难以避免的冲突,使知识分子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差异。
(2)结合材料二,分析近代中西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出现差异的原因,并依据所学知识列举能够体现上述差异的史实。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材料二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2013-12-10更新 | 11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筵制度确立于北宋,作为一项帝王教育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利用儒家学说提高皇帝素养,使皇帝能够做到修德、勤学、安天下。宋代是经筵制度的确立时期,开经筵很频繁;宋代经筵官师道派头十足,大多“坐而论道”,他们不仅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历代政治得失,还在诸多国家事务上出谋献策。到了清代,经筵制度已渐趋成熟,规定每岁春二月和秋八月各举经筵一次;由皇帝对满汉官员讲解四书五经和满族文典,讲官跪聆御论,使经筵成了皇帝训导臣下,展示才学的场合。

——摘编自许静《论明清经筵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世纪末,英国宫廷中骑士文化色彩浓厚,宫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士,参加宗教活动,学习骑马等技能。16世纪初,伊拉斯谟访英国时,宫廷教育正在发生变化。亨利七世的儿子们尤其是亚瑟王子已经能广泛阅读拉丁语古典作品了,其中包括维吉尔、苏格拉底、李维、柏拉图、修昔底德等人的书,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坚持认为:“王公的名声、伟大和高贵不是由特权等级的炫耀而是由智慧、诚实和正确的行动来树立和维持的”,但实际上他们的骑士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摘编自贾迎亮《人文主义与近代早期英国的宫廷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经筵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宫廷教育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筵制度和英国近代宫廷教育制度的不同影响。
2021-08-19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36年,英国颁布《亨利济贫法》,但直到19世纪,英国贫困问题持续恶化。政府虽然坚持自由主义的治理思想,但在促进就业、为工人尤其是童工提供受教育等方面进行立法,乡绅和工商业公司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学增《转型时期英国社会贫困及其治理》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会,希望借此对贫苦农民发放农业货款,以缓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境。但是,贷款基本被处于乡村权力中心的士绅、地主、富农等截留,经办的金融机构也将货款倾向于富裕群体。

——摘编自曾耀荣《近代乡村社会的贫困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

材料三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立场。新中国始终重视反贫困工作,并实现了从“帮扶物质”到“扶志扶智”、从“漫灌”到“滴灌”、从“零散”到“体制”等多方面转变,近年更利用“互联网+”创新了工作。民族地区经历了从比学赶帮到对口支援、合作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也探索出了合理协调扶贫开发和保护环境的路径。这些巨大成就和显著经验,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谭清华《中国贫困治理七十年—扶贫政策创新视域》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中两国在贫困救助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治理贫困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2020-04-13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