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3 题号:4131530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
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 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知识点】 文艺复兴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2018-10-09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现在讲这一个故事,就是为了让你们可以看到,这班人是多么愚蠢——尤其是有些人还道自己的力量比人类的七情六欲还大,只要他们搬出一套荒唐的谬论来,就可以强迫别人违反了自己的本性,按照他所定的人之道来做人。……罗马教廷“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罗马不是一个神圣的京城,而是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

——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


材料二   教士们仅仅戒绝暴力、掠夺和各种形式的迫害,那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义务劝诫其听道者们以和平和友善的态度对待一切人,包括谬误者和正统派,也包括在信仰和礼仪上与他们不同的人和相同的人。

——洛克(16321704)《论宗教宽容》

人的心灵依赖于人的本质,因而睡眠、年龄、饮食、疾病、气候等对心灵都有影响。……人的知识是在感觉基础上想象作用的产物……宗教是“神圣的毒药”,宇宙如果不是无神论的宇宙就不是快乐的宇宙。

——拉美特利(17091751)《人是机器》

材料三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学者是如何对待宗教问题的。
(2)材料三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2021-12-10更新 | 1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后人一般比前人认识更深入,因为是在前人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但后人的历史贡献,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则并不一定比前人更大。因此,历史事件的进步性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不同时期的事件,要判断这些,我们必须求助于从运动发展,即从进步的相对性上去进行比较,所谓历史进步性,是相对于历史事件特定的出发点来说的,判断历史贡献的大小须以其既有的历史基础为参照。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不如启蒙运动意义大,理由如下:第一,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是在“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掩蔽下进行的,其产生的珍贵艺术品,其课题大部分带有宗教性。第二,绝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第三,启蒙思想家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历史舞台,他们丢弃了前人所披的种种外衣,公开向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专制开火,而带有托古改制情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其思想解放的深度与广度,比启蒙学者显然要差,不宜评价过高。

——《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评价问题》

依据材料一的评判标准,指出材料二存在的评价局限,并对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进行再评。

2017-12-1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