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57 题号:4158215
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十分兴旺,当时的一些笔记著述中多有记载。
《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以花为业……草桥惟冬花,支(意:剪)尽三季之种,坏(意:埋)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
《燕市负贩琐记》:“卖鲜花,种类不一,有卖妇女插戴之品;有卖栽花者,春天可养;有卖堂花者,为厅堂陈设之品。”
《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指元宵节)赐宴之时,安放乾清宫,陈列筵前。”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繁荣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材料二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十三陵的历史由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十三陵的选址依据以及该建筑体现出的设计理念。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原因。
2018-05-19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文,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018-07-20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古徽州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二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明中期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富商巨贾竞相在徽州兴建豪宅、祠堂和牌坊,徽派建筑艺术也日趋成熟,并走向辉煌。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指出材料一所引著作的作者。以宏村为例,说明徽州古村落是如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
(2)阅读材料二,请以西递、宏村为例,说说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和艺术成就。
2020-06-0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