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4207166
清朝末年,北京流行的竹枝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景象。如:
“分科大学指开堂,功课七门教育良”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
(1)依据材料,指出清末北京城市生活出现的新现象。
1912年北京《顺天时报》刊登章太炎征婚广告:
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
当时人一般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斥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说“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的东西的所有权。”而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只不过自然的自由受制于个人的力量,而政治的自由受公意所约束。“自由”指的是不受强制地享有一些特定的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着就像洛克所说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内容。这种“自由”都在“权利”这一概念中而被固定化和合法化了。在英国革命中,这种权利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得到了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它以《人权宣言》的形式向世人公布。自由主义思想是对人的“权利”的肯定,对专制主义“权力”的否定。

——摘编自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以卢梭为个案的回答》等


材料二就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关系而论。严复显然将争取个人自由作为促进民智、民德以及达到国家目的的必要手段;梁启超也力图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来挽救没落的中华帝国,这种对个人自由的功利性把握倾向,胡适未能幸免。他们不仅对个人自由表示深深地关注,而且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建设国家,都有强烈的意愿。严复希望通过渐进途径米解救当前的图局,而梁启超倾向于“破坏”的手段,胡适对梁启超的态度十分赞赏。

——摘编自颜德如《比较视野下的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018-02-01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
—— 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要求:观点理解准确;论证史论结合;评价合理深刻;表述清楚流畅;300字左右)
2016-11-27更新 | 9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http://baike. baidu. com/view/519204. htm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实际上,这种人文理想在当时中国的国内外背景下是行不通的。它的意义充其量只能作为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思想材料和经验教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思想成果。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文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用具体史实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
2015-01-16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