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科技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4212826
文学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写照”。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材料二:在14~16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宗教音乐占重要地位,世俗音乐则逐渐流行。当时,音乐家常常用音乐手法描绘生活中的情景,多声部的歌谣逐渐成长,旋律越来越富于个性。意大利的“牧歌”是其中的代表,歌词常选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的诗作,描绘少年与牧女的爱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时,在市民的家庭中和朋友的聚会中常常有音乐活动,他们将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消遣形式。
材料三: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
(下图: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报纸、画刊对中国情形的描绘越来越多,如详细的北京城市格局、皇家园林、城市街景;科举考试、士绅家庭生活、市集摊贩、市民观看西洋镜、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中国的节日;联军进入北京城、缴付战争赔款、天津炮台、清军形象;此外还有天津的使馆、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演出英国戏剧的汉口剧院等。
(下图:1879年的美国报纸,“野蛮的穷人无法理解我们文明共和国形式的政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实质,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画师笔下的中国形象”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知识点】 科技成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2018-12-12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天文学为例,古代中国官方天文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制订历法和观测天象。在古代,历法是人民生存的指南,农田的耕种、收播要依照历法行事。历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基都以颁布他的新历法作为其合理性的标志,如刘歆的“三统历”就是为王荠篡权而制定的;及崇拜祯改历等。观测天象主要用于为皇帝预测吉凶,以求奉天承运,行战争,平天下。这也就是古代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一些天文学家,总体人数比其它学科都多,而且天文学研究一持续进行;却没有产生出天文学体系的缘故。

一摘编自张建芳《独特的古代中国天文学》

材料二在欧洲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宇宙结构理论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說”。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它符合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得到教会的支持,成为不容怀疑的理论。16世纪,哥白尼在研究托勒密学说的基础上,通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特别是对行星的观测,运用几何学,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天体几何结构。哥白尼用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行星的运转情况,这些新的发现集中体现在他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理论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取得了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哥白尼的理论不仅铺平了西方迈向近代天文学的路,而且开辟了整个人类自然科学的新时代。

——摘编自陈刚《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及其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天文学不同发展前途的原因

2018-02-13更新 | 1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