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探索与失误 > 国民经济的调整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4338337
从1957~1960年工业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却下降228%,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提出“大办农业,全面跃进”B.彻底纠“左”倾错误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
【知识点】 国民经济的调整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61年9月,中共定远县委根据安徽省委指示,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行“责任田”。在粮食分配方面由公社对生产队实行大包干,生产队根据公社下达的计划产量,留齐口粮和种子,其余部分上缴公社95%,超产粮由生产队处理。据此可知,当i时
A.地方政府尝试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B.农村“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深入人心D.地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2021-10-16更新 | 1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一五计划制约了农业发展
B.八字方针收效尚不明显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中苏关系破裂是农业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
2017-08-10更新 | 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2019-01-30更新 | 25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