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5 题号:4371798
阅读下列两幅图,完成题目要求。

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集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瑞典学者R•谢伦首创地缘政治学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以下是地缘政治学理论:

海权论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历史学家),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阐述了海权理论。他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马汉认为,海陆的增长或削弱受制于下列因素:

①一国国内生产力水平发展,它必须要不断扩大生产可供对外贸易的产品;

②必须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运输船只;

③殖民地和基地应能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的运输;

④必须有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海军来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的交通线。

陆权论

1904年,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创立了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理论。在麦金德看来,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他认为:“控制了东欧就等于控制了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世界”。

——以上资料摘自于百度百科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地缘政治理论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结合马汉的观点,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是如何发展海上力量的?
(3)“控制了东欧就等于控制了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列出19世纪末以来欧美列强在东欧搏弈的史实。
(4)你如何看待上述地缘政治学的理论?
2019-04-13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新航路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5)“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6)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
2016-11-18更新 | 10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上述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哪几种经济形式?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近代企业,试分别举出与图二至图四所示企业性质相同但企业名称不同的上海企业各一例。
(3)根据所学知识,试简析图四所示的经济形式产生的原因。
2019-05-24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