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6 题号:442065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中两张毕业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01年)的,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下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的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并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摘编自许善斌著《百年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

文凭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多种趋势。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015-06-10更新 | 1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地地道道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尽管根本问题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二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3)材料三中的“另一个轨道”指的是什么?这次“扳道岔”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四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4)材料四是哪次侵华战争带来的时局?对中国有何危害?
2019-03-30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藩民不服……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的奏折

“今以西方诸国胁迫我东洋之势,无异于火之蔓延。然而东洋诸国,特别是与我毗邻的中国、朝鲜等反应迟钝,不能抵挡其威迫之势,犹如木板房子不堪火势。故以我日本的武力援之,不单是为了他国,也是为了我自己,这一点可想而知。以武力保护他们,以文明开化他们,必须使他们效仿我国,迅速输入近代文明。”

——摘自福泽谕吉《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

材料二   “考日本之为国,不过三岛,浮沉东海,犹一粟土地,军力俱不及中国十分之一。其得与之相抗者,唯大小兵轮40余艘,数有同耳。然数虽同,而坚大不及也,炮弹不伙也。加之人手无多,水陆不相护,战事未及十次,国中人财俱竭。”

——摘自阙名编《中倭战守始末记》

“勿言中国为大国。因何而知其为大国焉?答曰地理!——面积3497700平方里、人口42388万!可悯可笑!此面积至少将分裂为六七国,乃自然之趋向也。如瘫痪,如残疾,如中风之病人,苟血流不循环周流于全身,则五肢虽大,岂能谓身躯高大焉?”

——日本《女学杂志》18948月号社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在日本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有何认识。福泽谕吉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日两国截然不同的战争预测,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2022-05-11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