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87 题号:44979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顿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第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哪些制度促成材料三中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
(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0-10-20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般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文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变革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一种“色彩”。
材料三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是什么?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变革的阻力”指的是什么?
(3)结合明清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
2016-10-19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礼记》

材料二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此项制度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推行什么制度来破解“诸侯更相诛伐”的?与材料一中的制度相比该制度有哪些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2018-11-15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